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猿编程“4C体系”赋能青少年未来认知

发稿时间:2025-08-25 19:31:00 作者:安俐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 安俐)通过AI设备,能够随时和“虚拟老师”对话,定制个性化学习方案;在智能学习平台上,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探索感兴趣的知识领域……如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学习场景,正逐渐走进现实。

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在2025全球智慧教育大会发表演讲。受访者供图

  在人工智能加速渗透各行各业的今天,青少年教育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如何让技术真正服务于认知成长而非工具化堆砌?近日,在以“人机协同催生教育新生态”为主题的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上,猿编程创始人李翊在《AI时代,如何重塑青少年的未来认知》的主题演讲中强调:“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核心使命是帮助学生掌握人机协作的关键技能,培养适应智能社会的核心素养。”

  AI 教育从“虚拟”落地“真实”

  在猿编程展台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技术闯关”正在上演。

  依托产品“星瀚”AI教育终端,青少年可以通过编程搭配模块,搭建智能小车运行、家庭环境监测系统等项目。学生通过编程实现货物按编码分类;通过语音交互与机械控制结合,让小车自动停车。这些充满趣味的实践场景里,没有枯燥的理论讲解,只有视觉识别、语音交互、机械控制与编程逻辑的跨学科碰撞。青少年在调试中发现问题,在修改中深化理解,当通过编程控制机械臂成功完成自动运行时,他们眼中闪烁的光芒,正是 AI 技术在实践中 “活” 起来的生动注脚。

猿编程展台,小朋友体验“会学习的机械臂”。受访者供图

  “在技术高速迭代的今天,教育不应停留在工具使用层面,而需向认知底层能力建设转型。”2017 年,当李翊带领团队创立猿编程时,便定下“培养人工智能时代下的科技少年”的愿景。彼时,“AI 会不会取代程序员”的讨论正热,程序员出身的他,深知学习编程对提升个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希望借此给青少年成长带来帮助。

  李翊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青少年教育应聚焦两大核心方向:一是掌握与 AI 协同的技能,二是培养不可替代的核心素养。李翊解释道,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存储能力与基础技能正被 AI 技术替代,青少年更需转向对大脑的深度开发。正是这一认知推动猿编程的产品方向从培养“少儿编程” 向培养 “青少年认知提升” 方向跃迁。

  基于八年的一线实践以及对AI教育趋势的前瞻判断,李翊探索性地提出提升青少年人工智能核心素养的“4C体系”,即“Cognition:提升底层认知能力;Complex thinking:锻炼复合思维能力;Cross - discipline:赋能学科融合;Confidence & Driver:促进自我效能”。他认为真正的AI教育不应止步于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应聚焦认知与思维的深层提升。通过“4C体系”,帮助学生在底层认知、复合思维、自我效能感和跨学科融合四个维度同步发展,帮助学生构建起适应智能时代的核心能力体系。

  李翊强调:“编程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孩子们写代码,更重要的是锻炼孩子的大脑,通过编程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他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人机协同:AI 是工具,教育的温度仍在人

  如何以AI赋能课堂教育?这是老师和学生更为关注的问题。

  今年5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和《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对于社会企业在推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给出了明确指引,鼓励企业与学校联合开发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将产业前沿技术与教育资源有机整合,向公众开放公益性人工智能教育资源;鼓励企业依据中小学生认知特点和课程要求,研发适配性强、科学性高的教学工具与课程产品;开放实践基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依托其先进资源,为中小学提供沉浸式、易实操的人工智能实践活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在助力中小学课程体系构建方面,猿编程推出了一系列AI教育创新解决方案。在新疆塔城地区裕民县第三小学,学校联合猿编程构建了“基础普及+进阶提升+实践拓展”的AI课程体系:基础阶段用趣味故事启蒙AI概念,如借AR技术讲传统文化;进阶开设图形化编程课,引导学生处理简单数据;拓展聚焦前沿,开展AI项目式学习,如用机器学习分辨裕民红花的害虫。

  在此基础上,猿编程进一步升级产品矩阵,推出猿创未来人工智能教育平台。其“数字基座+课程体系+AI实验室+具身智能”四位一体架构,全面覆盖教、学、练、测、评、管全流程,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域,更助力中小学实现AI教学常态化。猿编程还搭建了 “教研 + 行研 + 用研”的支撑体系:教研团队吸纳学科教师、认知心理学家,确保内容贴合教学规律;行研团队跟踪政策与行业动态;用研团队深入学校、家庭,观察学生学习场景,优化产品体验。“老师不需要成为 AI 专家,我们提供工具和教案,让他们专注教学本身。”

  在李翊看来,“AI 能更高效地解决共性问题,比如批改作业、知识诊断,但情感传递、智慧激发必须靠人。” 他反对 “AI 取代老师” 的论调,认为“教育是人与人传递思想和温度的过程。”在他构想的未来课堂里,AI 是“高效助手”:通过数据分析为学生推送个性化习题,帮老师统计学生知识薄弱点;老师则是 “引导者”,聚焦创造力培养、价值观塑造。除了课程设计,猿编程还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创作社区,孩子们可以在其中分享作品、交流心得,形成了良好的社区生态。“孩子们互相评价、二次创作,这种灵感碰撞和情感连接,AI 无法复制。”李翊说。

  李翊表示,未来猿编程将持续完善产品与服务,助力更多青少年成长为适应智能时代的创新型人才,为“人机协同”教育新生态的构建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责任编辑:孙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