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华给当事人办公证。受访者供图
李德华的双眼是一点点看不见的,伏案工作时,他的眼睛和纸的距离越来越近,来办事的群众看到眼前这个眼睛和纸差不多要贴一块儿的公证员,问他眼睛怎么了,李德华就说:“近视。”
今年5月,江西省全南县司法局一级主任科员李德华站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现场,作为全国自强模范接受表彰。这位58岁的视障公证员,穿着白衬衣和黑色西装,站姿笔挺。
20世纪80年代,中专毕业的李德华来到全南县最偏远的山乡,做过农技员、土管员和办公室文书,24岁时,当选全南县寨下乡(现龙源坝镇)副乡长。后来,他患了眼疾,视力开始慢慢下降。
一天晚上,李德华带着工作组去村里走访,刚刚下过雨的村子路上坑坑洼洼的,不少地方都有积水,月光的照射下,水坑泛着白,李德华看不清,以为是石头,使劲往前一跳,水全溅到了一旁工作人员的身上。因为视力问题,组织上只能把他调去全南县司法局公证处,做书记员。
打扫办公室时,李德华不慎打落一个水杯。“看呐,他打碎了一个杯子,果然看不见了。”“是啊,以后别再让他干了,不知道要打碎多少东西。”听到议论,李德华意识到“错误”被放大了,“这是一个健全人也会犯的‘错’啊”,他想,如果换作别人,最多换一句做事马虎、毛躁这样普普通通的评价,打翻水杯这样的无心之举怎么看都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小事儿。
李德华开始拼命看书,慢慢把自己从敏感、绝望的情绪中拉回来。他知道自己需要的是“平等”。好在工作机会是平等的,李德华知道,如果因为看不见就干不好工作,自己有一天也会失业。
为了胜任公证员助理的工作,他买来学习机,在家里偷偷练习打字,用两个月的工资购买了读屏软件,在网上报名学习无鼠标操作电脑的各项课程,掌握了这些技能,李德华才感觉到了一点踏实。
来办事的群众总会注意到他那双视力越来越差的眼睛,最后,话题会顺着李德华的眼睛,回到他们之间的谈话笔录,有人担心地问:“你会不会记错了?”李德华不说话,把谈话笔录递给他们签字,字迹工整,内容无误。
李德华不想永远只做一名公证员助理,他用读屏软件逐字逐句地听完了上万页的法律文献,用仅存的视力,梳理和背诵了300多部法律法规的要点。1997年,终于通过全国公证员统一资格考试,取得公证员执业证,成为全南县两名公证员中的一人。
近30年来,他一直记得公证处的使命:代表国家行使公证证明权,“特别神圣的”,李德华说,“当事人咨询法律问题时,必须完整无误地解答。”这意味着,他需要对现行法律法规熟记于心。
成为公证员后的李德华,不敢停止学习。每天5点多醒来,先戴上耳机,听十几个公众号里发布的案例,了解法院对于这些案件的审理思路及判决的法律依据。他把民法典下载到手机和电脑里,逐句反复听,直到记下来。“法律并非一成不变,司法解释也在不断变化,跟不上变化,就落伍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德华心里仍有重重的危机感。
单位来了年轻同事,工作上总出错,挨了批评后经常抱怨,李德华指着自己的眼睛开导他,“你看看我的眼睛,你这都不叫挫折”。
李德华知道,做好公证员,除了要懂法,还要有一颗公心。在小县城里从事公证工作30多年,认识李德华的人很多,办理公证时经常会有人打招呼。有一次,一个老同学来办合同公证,但材料不全,希望他通融一下,李德华没多想就拒绝了。
他说话语速极快,有时连妻子都忍不住吐槽他,“像机关枪一样”。他还有让常人难以企及的听力,读屏软件的朗读速度,设置的是3.0倍速播放,他说,为了提高效率。
他希望自己的助理做事也能快一点,给出了理由:有的老百姓从百里之外赶到公证处,已经快到下班时间,不提高效率,他们还得在县里住一个晚上,增加不必要的支出。
他给助理提了要求:做谈话笔录时,要边询问边打字,不要把两只手放在桌面上;把常见的公证业务涉及的询问笔录、核实笔录、公证文书等制作成模板。
李德华的听力很好,办理公证业务时,他靠着听到的声音识别出,一对来办理房屋抵押贷款公证的夫妻是假夫妻;识破一个孪生弟弟冒用哥哥身份证,前来申请办理委托他人出售房屋的委托书公证。他说,一个人撒谎时,语气和语调不一样。
气到想拍桌子时,李德华会极力压制怒火,父亲很早就告诉过他,“来办事的大都是农民,要懂得体谅农民的难处”。他也明白,公证处作为一个法律服务窗口,对有些群众来说,是办事的最后一道关口,来之前,他们往往已经跑了多个单位,容易有怨气,公证处既要解决问题,也要解开疙瘩、化解怨气。
年轻的同事有时会沉不住气,碰到群众拍桌子闹事,想通过报警解决问题,李德华会拦住他们,给来办事的群众泡一杯热茶,看到杯子里水浅了,就立刻满上,听对方抱怨一通,再慢慢解释,平复他们的情绪。他告诉公证处的年轻人,要永远保证群众的杯子里有一口热茶喝,懂得换位思考。
“学法、懂法才能自立。”李德华觉得,对视障群体来说,这是和吃饱穿暖一样重要的事,他感受到,国家出台的一系列好政策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残疾人的温饱问题,“视障者,更需要的是建立对社会的认同感,遇到问题,用法律来解决”。
李德华在全国首创“法明心亮”普法培训项目,他去赣州市的各个县区办法律培训班,在培训班上给视障者讲残疾人权益保障法、讲民间借贷、讲民法典里的婚姻家庭编和继承编。台下听课的除了视障者,还有其他残疾人。
残疾人会关心哪些法律问题?在已经举办的15期培训班上,他们想了解怎么申领低保、关心怎么把借出去的钱要回来、盲人怎么贷款买房,也关心结婚、离婚、财产分配、子女抚养权这样的问题,李德华不在培训班上播放PPT,“讲一个故事,引出一个法律条文,讲明白一个法律问题,这样听起来就有意思多了”。
朋友眼里的李德华,很少有闲下来的时候。早些年,他在聊天室,看网友玩乐器,自学了口琴和陶笛,出门就把口琴揣兜里,在路边边等朋友边吹曲子。
他也很少有时间郁闷,有太多事要干:他建了一个“德华法询”微信群,为残疾人免费解答法律问题;成立了赣州盲协红歌合唱队和盲按志愿者服务队,让盲人不再害怕出门。他想让自己成为更多视障人士的“掌灯人”,“我们的生活和别人的,没什么不同”。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卓琼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3日 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