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人大刚子”小红书“起号”,乐见创新、更盼长远

发稿时间:2025-09-10 05:53: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

  9月7日上午,认证为中国人民大学官方账号的“RUC小浪花”发文确认,小红书账号@人大刚子确系该校党委书记张东刚个人账号。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人大刚子”已在小红书平台潜水过一段时间,甚至在同学发布的自己照片下,公开评论“这张很丑”。9月6日该账号开始正式发文,截至目前,其账号粉丝已突破7万。

  对于广大公众,尤其是我们这些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子来说,这无疑是件新鲜事。张东刚书记作为校领导,能够放下身段,一改传统的严肃形象,与学生在网上有来有回地对话,的确较为少见。正因如此,不少人都很好奇,“刚子”此番“起号”,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在“刚子”的评论区下,有的同学反映博士生资助标准低,有的同学反映想要食堂新增设一些水果,有的同学甚至将其当成了许愿池,许愿自己能够谈上一段甜甜的恋爱。可以说,大到校园建设、小到日常生活与个人烦恼,同学们的期待与诉求在“刚子”的评论区汇聚。对此,“刚子”虽未一一回复,但针对许多诉求也给出了务实的答复。

  “刚子”如此大费周章与学生对话,绝非一时兴起。事实上,张东刚本次亲自“下场”,目的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提升治理效率,共情共担共创”。其本质是一场高校治理模式的创新。

  高校领导不满足于被动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参与到真实鲜活的舆论场中,体现了对待学校治理的开放心态。这种扁平化、去层级化的沟通方式,不仅打破了层级化信息传播的障壁,也极大地帮助了高校治理者更加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的诉求。而高校领导在此过程中所展现的零距离、接地气的姿态,也激发广大学子的公共参与热情,有助于高校领导与广大学子建立更为紧密牢固的情感联结。

  当然,这种开放的沟通方式虽然创新,但近乎面对面的沟通,在摆脱了层级式的信息筛选同时,也意味着海量的信息诉求将扑面而来。对此,高校治理者如何能够长期保持高强度的响应状态,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一方面,这种无缝沟通,虽避免了人为的精心筛选与干预,但平台调性对用户的隐形筛选、算法机制的选择性推荐,也可能忽略“沉默的大多数”。如何理性评判诉求的全面性、合理性与正当性,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合理的分配,对于高校治理者来说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希望“刚子”以及众多高校治理者能把这份诚意的对话坚持下去。

  符文迪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0日 06版

责任编辑:孙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