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日,“检察官妈妈”团队邀请结对帮扶女童参加“检察开放日”活动。受访者供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拜城检察院”)检察官季红莉,用十七年的陪伴,见证了帕提曼·吾买尔从学生时代到步入婚姻再到成为母亲的一个个重要瞬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近日参加最高人民检察院“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巡礼·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集中采访,走进拜城检察院,感受季红莉所在的“检察官妈妈”团队用法律守护未来、以母爱温暖童心。团队2005年成立,从最初的6名检察官发展到目前的18人,20年来,她们以“检察官+母亲”的身份,走进校园、社区和家庭,为困境未成年人点亮前路。截至目前,团队已累计帮扶43名困境中的女童,10名女童已走上工作岗位。
从一声“妈妈”开始
2005年春节前夕,拜城检察院在康其镇墩艾日克村小学举办迎春晚会,检察官阿孜古丽·达吾提注意到,孩子们的衣服不太合身,“跑起来时不时得提裤子,脚上布鞋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
晚会结束后,这些孩子的身影一直在阿孜古丽·达吾提心头萦绕。“总觉得自己应该做点什么。”当年3月,阿孜古丽·达吾提和另外5名检察官带着文具、书包等学习用品,再次走进墩艾日克村小学,开展了首次帮扶,6名女检察官与6名困境女童结对,一场跨越血缘的守护自此启程。
帕提曼·吾买尔是团队帮扶的首批女童之一。当时,她刚上小学一年级,父亲因过失犯罪入狱,她变得沉默寡言,性格内向。
2008年8月,季红莉加入团队,十七年过去了,季红莉清晰记得第一次见到帕提曼·吾买尔时,小姑娘怯生生地说了句“检察官好”,见过几次后,她喊出了“妈妈”。
在季红莉持续的关爱与支持下,帕提曼·吾买尔顺利完成小学、初中学业,中专毕业后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检察官妈妈’像一束光,照进了我的生活。”2020年母亲节,帕提曼·吾买尔用自己第一个月的工资,为季红莉买了一束康乃馨,如今,帕提曼·吾买尔也成了母亲。此后,季红莉在墩艾日克村小学又认下了两个“女儿”。
从物质帮扶到法治教育
季红莉的另一个“女儿”古丽孜巴·拜克热,今年11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她与姐姐、母亲一起生活。四年前,墩艾日克村小学校长告诉她,有一位“检察官妈妈”要来到她身边时,她兴奋地跳了起来。“我一直羡慕其他同学有‘检察官妈妈’,现在终于我也有了。”她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她一直珍藏着2023年“六一”季红莉送她的一条粉色连衣裙,如今裙子小了,她仍时常取出,小心地穿一穿、看一看。
季红莉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多年来,团队始终坚持“一帮一”结对帮扶,为困境儿童提供物质支持、家庭教育、亲情陪伴等精准化关爱服务。她们还与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协作,共同弥补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妈妈谈心室”与“爱心热线”成为孩子们随时倾诉的温暖渠道。
检察官王雅茹帮扶的女孩赛比热·阿木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由爷爷奶奶照顾。性格内向的她,一度不愿与人交流。王雅茹一次次走进她家,与老人耐心沟通,常常将赛比热·阿木提请进“妈妈谈心室”,倾听她的烦恼、鼓励她建立自信。赛比热·阿木提变得开朗起来,学习有了劲头,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
团队建成了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的法治宣讲团,走进全县14个乡镇110多所中小学;她们向教职员工深入解读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和强制报告制度,与校方共商校园安全对策;联合县教育局、县妇联等五部门发起“护蕾行动——送法进乡村”;引入专业心理援助,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及时疏导。
面对困境女童监护缺失与法律意识薄弱等难题,团队大胆创新,开设“护蕾小课堂”,将服务范围拓展到全县9所中小学,惠及3000余名师生。暑假前夕,在拜城县温巴什乡中学,一场自编自导的“向校园欺凌说不”情景剧演出中,当“检察官妈妈”扮演的老师提问“遇到欺负该怎么办”,台下的孩子们齐声回答:“找检察官妈妈!”
“检察官妈妈”团队为结对帮扶女童送书籍。受访者供图
让迷失少年重回正轨
8月的一天,季红莉收到了温宇豪(化名)发来的消息:“红莉妈妈,我已顺利毕业,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2020年,16岁的温宇豪是一名阳光开朗、喜欢篮球的高中生,那年暑假,温宇豪因涉嫌犯罪被刑事拘留。
案件移送至拜城检察院后,由季红莉承办。提审现场令她印象深刻——温宇豪始终低头不语,身旁的父亲掩面痛哭。当她问出“你还想继续上学吗”时,他突然抬头,眼中闪动着光彩,这束光让季红莉坚信:这个孩子值得拉一把。
经全面审查,检察机关综合考虑其系初犯、情节轻微、受害方谅解并获得经济补偿、家庭监护条件较好等因素,最终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置6个月监督考察期,并联合学校、家庭共同帮教。
季红莉说:“检察官必须坚守法律底线,但也愿意给迷途的孩子点亮一盏回归的灯。”
考察期间,检察机关持续跟踪帮教,曾经成绩垫底的温宇豪,学习成绩不断提高,考入一所职业学校。
在另一例案件中,未成年人张睿(化名)参与盗窃摩托车,承办检察官黄丹艳没有把他仅看作“嫌疑人”,鉴于他系初犯、从犯,认罪悔罪态度诚恳,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量身定制帮教方案,将他送入观护基地学习技能、接受心理辅导和法治教育。
令人欣慰的是,2023年拜城抗洪期间,张睿主动加入志愿者队伍,他激动地告诉检察官:“这是我第一次感觉自己也能够帮助别人!”如今,他已重返校园。
“惩教结合,法情交融。”季红莉介绍,近年来,拜城检察院深入推进“检察官妈妈·护苗计划”,联合县教育局、团县委等多部门开展系统性未成年人保护,同时,联合企业、社区建立8个观护帮教基地,引入6家专业社工组织,精准帮教涉罪未成年人,自2018年以来,已帮助8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其中10人考上大学。
“我们既是‘妈妈’,也是检察官。”季红莉说,“用法律守护孩子的未来,用母爱温暖他们的心灵,是我们的双重使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韩飏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0日 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