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从埃德加·斯诺的行李箱讲起,国博用700余件展品讲述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

发稿时间:2025-09-09 17:23:00 作者:蒋肖斌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由国家文物局、国家档案局、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今天在国博开幕。

  展览通过“报道·发声”“军事·战斗”“救护·医疗”“援助·捐赠”4个单元,用300余件套实物和400余张照片——很多展品和图片是首次展出,系统展示抗日战争中那些跨越种族与国界的人性光辉、全世界正义力量共同铸就的精神丰碑。

展览海报。主办方供图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策展人黄黎介绍,展览的第一件文物,是埃德加·斯诺的行李箱。当时全民族抗战尚未启幕,这位外国记者凭借敏锐洞察力,捕捉到中国大地上一股撼动时代的新生力量——这股力量,正是后来改变中国命运的关键火种。而他以所见所闻著就的《红星照耀中国》,更让世界第一次透过文字,真切了解中国共产党对抗战的态度、主张、战略和敌后战场的真实情况。

  此次展览,就以这只行李箱为叙事起点,串联起文物、历史图片与珍贵档案,让观众循着真实的历史印记,探寻“红星何以照中国”的答案。

  这里既有救死扶伤、用手术刀延续抗战火种的国际医疗人员,也有不畏炮火、以笔为剑传递正义之声的外国战地记者;既有激战长空、用热血浇铸中俄友谊根基的苏联红军英烈,也有不畏艰险、以钢铁之翼开辟驼峰航线的美国飞虎队员。一批俄罗斯驻华大使馆提供的档案资料,详细记录了苏联在抗战初期对中国的援助。

  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9展厅展出。

  1936年,埃德加·斯诺在宋庆龄的联系与帮助下,访问了陕北,与中共领导人会谈,搜集第一手资料,采写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中共领导人的西方记者,并在1937年写成杰作《红星照耀中国》(又译作《西行漫记》)。斯诺的这顶红军八角帽,经岁月洗礼,布料渐渐褪色,表面有斑斑污迹,但帽身的五角星依然熠熠生辉。主办方供图

  1937年春,史沫特莱来到延安,成为较早系统采访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袖的西方观察者。1943年,她通过自己亲身经历记录中国抗战历程的著作Battle Hymn of CHINA(《中国的战歌》)在美国纽约出版。她在书里这样写道:“献给中国的士兵,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贫穷而光荣的先锋战士。”主办方供图

  1944年6月,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得以到达延安采访。访问团包括来自美联社、路透社、合众社、塔斯社等的斯坦因、爱泼斯坦、福尔曼、武道、夏南汉、普金科等6名外国记者。这是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名单。主办方供图

  1941年8月,美国陆军航空队退役上尉陈纳德组建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这是飞虎队飞行员穿过的美军常服。主办方供图

  1936年,马海德经宋庆龄推荐,与斯诺共赴陕北,成为首位加入红军的外籍医生,并于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推动医疗事业发展的同时,马海德也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这是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民政厅发给他们的婚姻证(结字第伍玖伍号)。主办方供图

  1938年年初,白求恩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派遣,率领加美医疗队带着大量药品和医疗器材来到延安,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这是他的《自画像》。主办方供图

  1941年12月,傅莱在北平地下党组织的秘密安排下,几经辗转到达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聂荣臻非常喜欢这位身高192厘米的“洋战士”,并按照德语“自由”(frei)一词的谐音,为他取名傅莱。1944年10月,经聂荣臻介绍,傅莱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人彭真签署批准傅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通知书。主办方供图

  1937年,英国人林迈可受燕京大学邀请来华任教,多次冒险为抗日根据地偷运药品、通讯器材等物资。1944年,林迈可到达延安后,协助延安向海外发射无线电信号和英文广播。这是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对美国旧金山广播时使用的继电器。主办方供图

  以世界学联为代表的国际学生组织与各国进步青年,是中国人民抗战事业的坚定支持者。1938年盛夏,世界学联派出了由詹姆斯·柯乐满、白乃德·弗洛特、莫莉·雅德、聂尔·雷克难等人组成的国际学生代表团来到中国。这是毛泽东签名后赠予莫莉·雅德的歌剧《农村曲》说明书,上面写道:“全世界青年团结起来!”主办方供图

  1941年,美国黑人歌星保罗·罗伯逊灌制唱片《起来》,包括《义勇军进行曲》等6首歌曲,宋庆龄为这套唱片作序:“中国已经发生了新的民众歌唱运动,它源自抗击敌人的力量。”唱片版税及发行收益捐赠给保卫中国同盟,表达了保罗·罗伯逊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是国际友人支援中国抗战的实证。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杨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