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鱼“游”向消费新需求 计划打造百亿产业链
发稿时间:2025-09-09 16:25:00 作者:田宏炜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
在福州市闽侯县荆溪镇的潘氏金鱼养殖场内,徐凡每天一早就打开手机,开始向网友直播展示一尾尾色彩斑斓的金鱼。他会根据客人的需求,从金鱼体态、外观颜色以及尾巴角度等方面进行挑选,选出最符合客人需求和审美的金鱼发货。
闽侯县有“中国金鱼之乡”的美誉,这与福州本地悠久的金鱼历史密不可分。
1501年,明代方志学家黄仲昭的《兴化府志》(兴化府即今莆田)记载:“金鱼自福州移来始有之。”1613年,《福州府志》记载:“金鲫能变幻,可蓄盆中,俗称‘盆鱼’。”到了清末,福州金鱼养殖业已较兴盛。郭柏苍《闽产录异》卷六“鳞属·盆鱼”记载:“‘盆鱼’即金鱼,福州南台银湘浦业此者数十家。”
徐凡在潘氏金鱼养殖场内进行直播。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摄
地利加科技赋能闽侯金鱼“鱼”众不同
“闽侯金鱼以品种繁多、质量优良、色彩艳丽著称,目前常见品系有10个大类、60多个品种。”闽侯县商务局有关负责人黄可增介绍,近几年,闽侯运用新技术,杂交培育出一批奇特品种,如被誉为“金鱼之王”的“兰寿”金鱼、被称为“国宝”的“熊猫”金鱼。闽侯精品金鱼在国内外大型比赛中共获200多个奖项,在2025年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福州)国际渔业博览会中,不但斩获全场总冠军、国寿王两个分量最重的大奖,还获得全场18个单项冠军中的10个。
黄可增说,闽侯县现有43家金鱼养殖场,养殖面积达1250余亩,主要分布在南通、荆溪、小箬等乡镇。2024年产各类金鱼近1500万尾,年产值近4亿元,占福州地区金鱼产业的70%左右,占全国高端金鱼的80%左右,20%的精品鱼出口到日本、东南亚、欧美等地。
潘氏金鱼是福州金鱼产业里的龙头企业。潘氏金鱼基地负责人潘国诚介绍,目前,潘氏金鱼的基地占地近100亩,有2000多口金鱼养殖池,年产高端金鱼近百万尾,产值超3000多万元,其中75%出口美国、日本、东南亚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另建有占地约5亩融养殖生产、农事体验、科普教育、区域品牌为一体的综合区,同时建有面积300平方米的金鱼文化特色展馆,展示金鱼饲料、智能鱼缸、金鱼文创产品等。
闽侯金鱼产业能发展起来,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潘国诚以荆溪镇关中村为例,他表示这里海拔约50米,年平均气温约20摄氏度,选址通风效果好。水质好是养金鱼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地水源纯净,可达饮用级别,水中矿物质对金鱼颜色如红白分明、染红色等特点形成至关重要,这是“福州金鱼”获评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关键原因之一。
“我们养金鱼的从业者不是普通渔民,要具有专业技术和审美能力。”潘国诚说。就育种技术而言,潘氏金鱼采用定向培育,根据市场审美需求为导向进行选育,比如有的喜欢肥满、头瘤大,有的喜欢颜色鲜艳或双色分明等。潘氏金鱼还与福建省内多家科研院校和本地科技特派员团队紧密合作,理论结合实践,驱动品种创新。
作为潘氏金鱼的第三代传承人,潘国诚自己养殖金鱼也有20多年。他坦言,做好这一行并非易事,从种鱼产卵、育苗、筛选淘汰,再到培育稳定和量产,这些环节常常要耗费好几年才能看到效果。这个过程要养殖者投入大量精力和财力,还要有经验、耐心和技术水平。
为了提升金鱼的养殖存活率,潘国诚和福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技术中心共同合作研发出一种水生动物养殖系统,该系统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授权,并在福州市金鱼养殖池中推广使用。这项技术运用后,可以使金鱼养殖池里的水缓慢流动,形成循环水养殖模式,同时过滤粪便和有害物质,每天只需加入少量新水,就能保持池内水质良好,并减少病虫害。
“我们也遇到很多客人反馈,金鱼特别美,但是带回家以后不知道如何养殖,存在难养活的问题。”潘国诚说。为此他自主研发了金鱼饲料,设计了专为福州兰寿金鱼定制的迷你寿缸,降低普通家庭养殖金鱼的难度。
潘国诚介绍,这款智能鱼缸有独特蓄水功能,换水时能边排水边补水,确保水质恒温,减少水质改变对金鱼的刺激。鱼缸旁边还有专属“鱼马桶”,用于收集金鱼排泄物,保障水质清洁。鱼缸还搭载有智能灯光系统来模拟自然光照,促进藻类生长,藻类不仅能为金鱼提供天然碱性饲料,调节肠道健康并增色,还能吸收排泄物中的氮、磷成分。
“现在很多电商都在跟我们合作,”潘国诚说,但他自己还是把养鱼的主业看得最重要,“我们这些年开始向第二、第三产业扩展,但把金鱼养好还是最重要的。”
主播福福在国潮金鱼博物馆内直播兰寿品种的金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摄
直播电商让金鱼“游”得更远
徐凡直播间里售卖的金鱼主要就是潘氏提供的货源,他的直播团队与潘氏金鱼是一种“共存”的合作关系。徐凡选择潘氏正是看中其出产的金鱼颜色、体型、头版和尾型等品质优于一般渔场。
徐凡老家在河南,是一名90后,他从十几岁时开始就对养金鱼很感兴趣。最初,徐凡在河南老家县城开设线下水族馆,主要经营金鱼及周边产品。大约10年前,他看中福州闽侯的金鱼,这些金鱼颜色更鲜艳、品种更丰富,便南下来此发展线上电商业务。
目前,徐凡所带领直播团队大约有十几个人,主营高端金鱼,特别是被誉为“金鱼之王”的兰寿品种。
徐凡团队的直播销售策略以“定制化”服务为主,即客户提出对金鱼体型、颜色、花色、背型等具体需求,团队成员直接从渔场挑选符合要求的鱼供客户选择,一对一服务。他们目前专注于做线上直播销售,主要与潘氏渔场合作。
徐凡团队的金鱼直播业务目前已覆盖抖音、拼多多、淘宝等多个平台。徐凡介绍,抖音平台目前是销售的绝对主力,占销售额的70%左右,他们一个团队一个月能做到几十到上百万元的销售额。
“现在来买我们金鱼的客户需求很多元,比如像‘云养鱼’,”徐凡介绍,就是客户购买金鱼后直接留在渔场里寄养,只通过线上平台观赏,“客户就是通过观赏金鱼这种美,获得一种情绪价值。”
徐凡现在从线下水族馆改完线上直播模式后,突破了地域限制,客户选择面和接触范围更广,销售额翻了好几番。他的团队通过与潘氏金鱼合作,销售范围不仅覆盖全国各地,还通过外贸公司出口到美国、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海外国家和地区,“我们有专业的打氧打包和活体运输技术,时间快的话,海外客户大约两天就能收到货。”
闽侯县官源小学的学生在国潮金鱼博物馆研学,学习制作微型生态鱼缸。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田宏炜/摄
聚焦文旅 让金鱼“游”入民众生活
在闽侯还建有一座国潮金鱼博物馆。这座博物馆的外观是一座两层土墙农家小院。走进小院内,一侧是直播区和金鱼文创产品展示区,中间是金鱼文化科普区,另一侧是研学互动区。在小院后方的露天空间,16个现代化鱼池整齐排列,1000多尾兰寿、寿狮等中高端金鱼在池内畅游。
黄林青是这家国潮金鱼博物馆负责人。他说,国潮金鱼博物馆成立于2019年,是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观赏金鱼培育技艺”的传承保护单位。
最初,国潮金鱼博物馆在福州市区的三坊七巷运营,日游客量最高达上万人次。但是三坊七巷场地有限,黄林青为做大博物馆、延长金鱼产业链,在2023年,把国潮金鱼博物馆从三坊七巷迁至闽侯县关中村,打造金鱼主题文旅品牌。
“金鱼博物馆的职能更多侧重在金鱼文化的传承、传播与科普教育,旨在让公众更专业地品鉴和了解金鱼。”黄林青说。目前,国潮金鱼博物馆主要接待大中小学的研学团队。在周末和节假日,会接待旅行社、教培机构和营销公司的精品团队,月平均接待约2000到3000人次。
博物馆目前的门票费是每人60元,会给游客配备专业讲解员,在特殊的节假日会举办一些公益活动。黄林青介绍,研学方面,博物馆目前推出了“一日研学课程”,每名学生收费198元,费用包含课程、餐食、交通和保险等,研学时间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半。
黄林青说,像这些一日游团队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的餐饮、文创产品以及活体金鱼的销售。他们不仅向学生和其他游客讲述中国金鱼的历史文化,提升“福州金鱼”和“金鱼小镇”的品牌知名度,还传授基本的金鱼养殖知识,比如“养鱼先养水”,降低消费者金鱼养殖失败率,培育和扩大未来的金鱼消费市场。“我们‘国潮金鱼博物馆’官方账号每天也会做公益直播,由专家在线答疑有关养殖技术问题的处理,进行知识普及和‘种草’。”
黄林青在做金鱼博物馆的过程中,逐步接触到一些企业高端客户。这些客户想在企业内部摆设金鱼浴缸做景观,但不会专业打理,于是黄林青团队推出了“金鱼管家”的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提供“包干包鱼包养护”的全托管服务,企业只需付费,可以享受包括鱼缸、鱼只、日常维护、清洁、喂食等在内的全套服务,员工仅需观赏即可。“这样能很好解决企业客户怕麻烦、不会养的后顾之忧。”黄林青说。
“今年,县政府推出打造‘金鱼小镇’这个品牌,计划要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黄可增说,未来,闽侯县计划将金鱼产业打造成百亿产业链,把高端小众的金鱼产品推广至大众市场。完善第二产业链,发展配套产品生产,降低物流成本。规范直播电商发展,开发文创产品,开拓文旅研学等精品项目,形成有规模的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