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观察|日美协议难揽人心,石破茂政府风雨飘摇

发稿时间:2025-07-26 13:35: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沂蒙

  7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高调宣布:“一项巨大的美日贸易协议达成。”随即,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政府高官相继发声,对框架协议表示“极大欢迎”,并将其描绘为“重振美国产业”的第一步。

  贝森特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这进一步加深了两国同盟关系,对外展现了日美两国将合作关系提升至新阶段的决心。”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表示:“日本对美5500亿美元的投资,将会使美国曾经的主要产业再次回归。这场胜利只不过是个开始,还未结束。”

  相比之下,日本国内对日美新关税贸易框架协议的反应则更为复杂:政界褒贬不一,民间观望情绪浓重,媒体则将焦点投向石破茂政府的政治脆弱性与这一协议对政局的冲击。

  日本经团联会长筒井义信说:“政府坚持维护国家利益,进行了多轮艰苦谈判,才有了这份协议成果,应给予高度评价。”经济同友会代表干事新浪刚史说:“美国坚持贸易保护主义,脱离国际贸易体系的本质趋向今后也不会变化。日本应该再次主导构建国际协调框架,以图振兴日本经济。”

  从媒体报道来看,15%的汽车出口关税在日本汽车制造业界看来是可以接受的。日本汽车工业协会的会长片山正则说:“我们十分感谢在诸多关税谈判项目中含有汽车,并且最终得以谈妥。”

  汽车和大米是日本同美国谈判过程中的核心课题。前者来自日本制造业领域,关系到车企和车辆工人的利益;后者来自农业领域,与农民的利益密不可分。

  在日美达成关税贸易框架协议之前,日本汽车制造业最为担心的有两件事:一是出口美国的汽车被加征高关税,二是美国可能参照历史先例对日施加“出口自主规制”,限制日本汽车对美出口数量上限。因而,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在日美关税贸易框架协议达成后,整个日本汽车制造业欢呼雀跃,普遍持欢迎态度。

  有个别人士一针见血地指出,该框架协议并不意味着美国会免除追加关税,只是将美国提出的追加关税砍半了,“就像高高抛出去的球落地后仍有反弹,只是看上去落下了些罢了”。

  对日本汽车制造业来说,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日本汽车对美出口数量达到137.6万台,出口额超过400亿美元。据日本媒体透露,在日美两国谈判过程中,美方一度威胁要参照上世纪80年代的先例,对日本汽车出口施加“出口自主规制”。这是日方所不愿重演的一段历史,所以在达成协议后他们感到如释重负。

  若说汽车代表着日本的出口命脉,那么大米则象征着日本国内政治的敏感神经。日美新达成的协议允许美国产大米在“无税配额制度(MA)”框架内增加进口比重,且部分进口大米可作为主食销售。这一条款对日方农业保护政策构成直接冲击,未来若米价下跌、进口增加,农户压力势必加重。

  虽然日本政府强调仍在“保护基本农政利益”,但各地农业团体并不完全买账,反对声音已在地方议会与农业联合会中蔓延。这一“贸易开放”措施,很可能成为政敌攻击石破茂政府“背离地方支持基础”的新口实。

  此次贸易框架协议中的追加关税和日本巨额投资承诺,似乎旨在缓和美方强硬立场,稳定日美双边经贸关系。尤其是日方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承诺,被外界视为向美国释放“忠诚”信号,意在维护自身产业利益和地缘政治利益。

  尽管日本官方宣传强调框架协议成果,从选民反应看,经济让步并未带来信任回升。日本国内普遍质疑:这笔巨额投资是否真正惠及日本国民?美国施加的关税远高于2017年前的水平,对美出口压力仍存,日本是否在对美谈判中一再让步、缺乏谈判主导力?

  石破茂或许曾将日美达成关税贸易协议视为维持其执政地位的“救命稻草”,但现实是他已经面临来自党内外的双重危机,这将加速“后石破”时代的到来。

  一方面,自民党内部早已经开始施压要求石破茂下台。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对石破茂近期提出的自民党国会“比较第一大党”的说法嗤之以鼻,麻生太郎公开施压石破茂,自民党青年局及地方自民党组织也有换总裁的声音。自民党拟在7月31日召开仅次于自民党大会的两院议员恳谈会,分析参议院选举情况及失利责任问题。

  另一方面,日本国民对石破茂政府也已经丧失信心。据日本共同社近日实施的全国紧急电话舆论调查结果,石破茂内阁的支持率已经降至22.9%,较6月调查结果极速下滑9.6个百分点,跌至石破茂执政以来的最低水平。同时,51.6%的受访者认为石破茂应该辞去首相职位。

  目前,外界已经普遍看衰石破茂的执政前景。虽然石破茂本人否认辞职意向,但更多人认为,他会在8月底前作出对首相之位去留的最终决定。届时,若石破茂选择辞职,日本政坛将再次面临自民党总裁选举和日本首相国会指名选举等重大政局变动。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