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从“纸上绘图找油”到昆仑大模型出征——数智赋能让中国石油端牢能源安全饭碗

发稿时间:2025-07-26 06:38:00 作者:刘胤衡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七月的烈日炙烤着柴达木盆地,青海涩北气田的集气场站一片安静,仪器运转、管道运输有条不紊。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北京,中国石油昆仑数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昆仑数智”)内,一条条密集的生产数据穿越千里云端,投射在巨大的电子屏上,压力、温度、流量等关键参数清晰显现。这些跃动的数据,成为中国石油迈入智能时代的生动见证,数智技术赋能为油气生产注入新的澎湃动能。

  站在这块大屏幕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龚仁彬说:“过去员工需要在戈壁滩区间长途穿梭巡井、驻站值守,如今智能化监控让油气生产场站运行尽在掌握。”

  中国石油深入推进“AI+”行动,大力推动由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驱动的深刻“数智”变革,研发3000亿参数昆仑大模型,成为能源化工领域首个通过国家备案的行业大模型。训练形成3000亿参数语言、44亿参数视觉、800亿参数多模态大模型,构建我国勘探行业的全领域大模型。统筹开展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战略支持产业链等领域的场景建设,已有100个场景投产使用。数智赋能、数字化转型成为中国石油端牢、端稳国家能源安全饭碗,推动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引擎。

  在西气东输的起点——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座油气田的“心脏”正被激活数字脉搏。西气东输第一站,这座保障14个省市、4亿居民用气的枢纽,几年前还需要员工顶着风沙、冒着严寒酷暑在现场记录数据。

  “以前我们组织实施工作要到处翻图纸,查资料,现在从一张图上就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对于应急指挥至关重要。”东河采油气管理区的刘源指着管理区数智化平台说。这个管理区是塔里木油田首个绿色低碳数智化新型采油区试点。

  在油田核心,科技感十足的塔里木油田智能运营中心作出示范。“比如场站关键设施运行异常,从原来的基层层层上报,到如今与现场同步感知自动监测预警,生产运行管控的颗粒度更细。”生产运行部高级主管杜涛体会到数智“秒级发现”的威力。

  钻井作业的“智慧大脑”——钻完井远程管控支持中心同样颠覆传统。大屏幕上,现场钻井工程师与后方技术专家进行远程协同会诊,已成为日常。

  “发生井控异常时,在线调度井控应急物资、技术专家和应急队伍,打造两小时井控应急圈。”带班人员阴治平介绍,监控数百口井的工程师只需轻点鼠标,就能“精准定位问题点,这放在过去,连想都不敢想”。

  塔里木油田油气数智技术中心数字化管理部负责人何军介绍,昆仑数智与塔里木油田联合创新管理模式,成立业务、数据、技术“三总师”团队,组建项目运行和产品技术双重管理机制,确保项目高效推进。

  “我们深入研究产业互联网发展趋势,围绕油气田公司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智能化、经营管理一体化建设目标,加快打造数智化转型示范。”昆仑数智新疆大区总经理蒋克成介绍,昆仑数智助力塔里木油田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转型样板,相关技术已推广应用于西部管道、西南油气田及海外项目。

  在鄂尔多斯盆地长庆油田,“智能卫兵”正重塑传统。无人机集群与巡检机器人昼夜不息,构成空地一体网络。岭二联合站里,机器人沿轨道滑行,仅需0.3秒便将相关数据传至60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巡护人员从3人精减至1人。

  “无人机新员工”顺利履职并非易事。“无人机轨迹设计需综合考量风向、温度等多种复杂因素。”昆仑数智页岩油智能化建设项目经理李宏宏说,项目团队持续攻坚,突破飞控智能计算、轨迹动态优化、高速视频AI实时分析等核心技术,历经6次迭代升级,成功解决人工依赖度高、覆盖盲区多、环境风险大、隐患发现滞后等传统痛点。

  “加热炉以往需每两小时人工核验参数。如今全时段监控,通过设定报警限值,参数异常系统自动报警。”长庆油田页岩油分公司悦北中心站技术员马治国说,“新技术大大提高了现场运行的安全性。”

  与此同时,智能化作业已深入井下关键环节。依托中国石油昆仑大模型研发的“井下智脑”——页岩油井下作业智能体,正以10秒的极速响应能力达到90%故障识别准确率,显著提升了复杂地下油藏工况决策和作业效率。

  “以前管理靠人找问题,现在是系统主动报问题。人员到现场,只需处理数字化无法解决的难题。”长庆油田页岩油开发分公司生产指挥中心主任杨青表示。

  在昆仑数智资深专家樊少明看来,在数智技术驱动下,“AI+油气”将带来颠覆式变革,为石油石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加油、助威。

  赋能长庆油田在鄂尔多斯盆地“磨刀石”中掘金的利器,正是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GeoEast与HiSim软件。龚仁彬介绍,长期以来,勘探开发的核心工业软件被国外垄断,制约我国油气行业发展,这些自主工业软件的核心突破,标志着中国石油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龚仁彬说,GeoEast软件如同地质学家的“超级助手”和“精准导航”,其处理解释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能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精确成像,特别是在鄂尔多斯盆地这样的重要产区,它能识别出页岩油中仅3-5米厚的“隐形宝藏”,是支撑油气稳产高产的利器。至今,GeoEast已处理海量数据,发现圈闭上万个,提供井位目标近9000口,在关键时刻保障了国家物探业务安全,是当之无愧的物探中国“芯”。

  而HiSim软件则是洞察地下油藏流动的“智慧眼”。面对我国复杂多样的油气藏,尤其是低品位资源占比高的现实,HiSim能够精确模拟地下油、气、水数十年的流动变化。“这些国产核心工业软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使优化方案、提高采收率、降低成本风险成为可能。”龚仁彬说。

  数字浪潮正重塑石油工业版图,不断刷新人们对石油工业的新认知。这场由国产核心科技驱动、以昆仑大模型等AI引擎加速的变革,正凝聚成为引领石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正是这些自主核心科技的突破,让中国人有能力将能源饭碗端得更牢、更稳!”龚仁彬说。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胤衡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7月26日 01版

责任编辑:刘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