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

新闻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盘点社交最受欢迎称谓:老师第一,断崖式领先!

发稿时间:2025-07-24 18:39: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恰当的称谓是一次谈话、一场社交的良好开端。与人交往时,什么称谓最受欢迎?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老师”“帅哥/美女”“领导”三类称呼最受欢迎。与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交道,84.1%的受访者会专门考虑一下对方的称谓问题。在人际交往中,90.1%的受访者感到恰当的称谓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生活中更受欢迎的称呼:“老师”获选率最高

  00后桑延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她发现,现在各行各业普遍喜欢称呼人为“老师”,她觉得这是一个“全能”称呼,“既体现出谦逊礼貌,还不强调年龄,适用范围很广”。她还特别喜欢用“您”称呼别人,“这是最简单、最不容易出错的称呼”。

  在上海工作的90后李箐箐喜欢别人叫她“小姐姐”“美女”,“活泼带一点亲切,还显得我很年轻”。

  生活中哪类称呼更受欢迎?调查显示,“老师”占比最高,近半数受访者(46.0%)选择了此项,断崖式领先,之后依次是“帅哥/美女”(34.1%)、“领导”(33.8%)、“师傅”(33.1%),其他主要还有:“老板”(32.8%)、“姓氏+‘总’”(28.5%)、“小哥哥/小姐姐”(26.8%)、“先生/女士”(24.9%)、“叔叔/阿姨”(23.9%)、“大哥/大姐”(23.1%)等。而常见的“亲亲/亲爱的”只有9.6%的获选率。

  针对当前“帅哥/美女”“小哥哥/小姐姐”一类称呼的受欢迎,以及同事之间称呼“哥/姐”的现象,中华孔子学会国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任宝菊认为,这是一种民族文化心理的反映,“中国人重血缘、重亲情,这种具有亲情关系特色的称谓,会快速拉近彼此的距离,能对建立密切关系产生积极作用”。

  同是与陌生人打交道,62.4%受访者感到网络称谓比现实称谓更随意大胆

  网络时代,人们社交不再局限于线下,线上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渠道。

  桑延感到,网络的匿名性让人们在社交中少了束缚,网络中的称谓也因此比现实生活随意许多、亲昵许多。“比如‘亲亲’‘亲爱的’‘宝宝’,都是人们线上常用的称谓,哪怕双方不熟悉。”

  甘肃兰州的70后张奇任职于一家事业单位。在张奇看来,网络是虚拟空间,人们也可以有虚拟身份,称谓也就五花八门、脑洞大开。而现实生活中与人打交道是一件相对严肃的事,恰当的称呼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否则会让人觉得你不靠谱”。

  同样是与陌生人打交道,网络上的称谓相比现实中的有哪些不同?62.4%的受访者认为使用上更加随意大胆,47.9%的受访者感到更具模糊性,44.2%的受访者觉得夸张、带有强烈感情色彩,40.6%的受访者指出称谓更新换代快,25.5%的受访者认为口语化更明显。

  90.1%受访者感到恰当的称谓能拉近人与人的距离

  桑延说,自己曾因对别人称呼不当遭遇了尴尬。“暑期实习时,有位员工比我大,我想都没想就称呼为‘哥’。有一天他把儿子带到了单位,就出现了我管他叫‘哥’,管他孩子叫‘弟弟’的尴尬场景。现在我会专门考虑怎样恰当称呼别人的问题。”

  调查显示,与不熟悉的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时,84.1%的受访者会专门考虑一下对方的称谓问题。交互分析显示,受访男性(86.0%)较受访女性(82.8%)更为在意。

  桑延感慨,每个人对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都有一定的期待,可能是时尚、年轻、能干等维度,一个好的称呼能让这份期待得到回应,从而带来良好的心理感受,也就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为接下来的交往奠定基础。

  调查显示,在人际交往中,90.1%的受访者感到恰当的称谓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受访90后(93.1%)感触最深,其次是受访00后(92.7%);受访男性(92.7%)对此的认同度高于受访女性(88.3%)。

  参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中,男性占41.2%,女性占58.8%。00后占10.2%,90后占47.8%,80后占33.5%,70后占7.3%,60后占1.1%,其他占0.1%。

  (李斯宇对本文亦有贡献,张奇为化名)

责任编辑: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