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吉林省西部地区,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集中分布区之一。这里的盐碱地因盐分重、碱化度高,农作物难以正常生长,曾被称为“八百里瀚海”。如今,“八百里瀚海”变“国之粮仓”“鱼米之乡”。在金秋时节,大安市10万亩盐碱地已是稻浪翻滚、虾蟹满塘。
在大安市龙海片区万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农户们正进行最后一次飞防作业。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通过使用有机硅新材料改良剂和抛撒有机肥等生物治理技术,实现了当年改良、当年种植的突破。
不仅如此,今年,大安市还创新盐碱地利用模式,让稻、蟹、虾在这片土地上实现共生。眼下,虽然水稻没有进入收获季,但稻田里的螃蟹已经丰收了。不只是螃蟹丰收,在大安市信达农业专业合作社,盐碱地里的20万尾小龙虾也即将上市。
据了解,大安市今年新增的1200亩现代化小龙虾设施养殖,已产出虾苗4200万尾,预计产值达2500万元。这种“一田多效、一水多用”的生态农业模式,既改善了土壤环境,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让盐碱地变成了“聚宝盆”。
新疆石河子:生长环境绝佳 龙虾抢“鲜”上市
位于天山北麓的新疆石河子市,上百万尾澳洲蓝龙虾迎来收获,抢鲜上市,这也是当地首次养殖这一品种获得丰收。
在新疆石河子市的水产养殖基地,大片的水域被划分成一个个塘池,养殖户们正忙着捕捞澳洲蓝龙虾。
这些龙虾有巴掌大小,泛着独特的金属蓝光泽。今年5月,当地引进了130万尾优质澳洲蓝虾苗,依托天山冰雪融水富含的矿物质和纯净水质,再结合新疆特有的充足日照条件,为龙虾创造了绝佳的生长环境。
同时,基地还采用了智能化饲喂系统,根据不同生长周期科学配比饲料、精准投喂,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让这批龙虾提前一个月抢鲜上市。据了解,这批澳洲蓝龙虾预计每亩产量可达200公斤左右。
安徽宣城:封湖160余天 南漪湖开捕
又到一年渔业捕捞丰收季。在经过160多天的封湖禁渔后,近日安徽宣城的南漪湖解禁开捕,沿湖渔民迎来黄金捕鱼期。
朔风起,秋鱼肥。秋天里的南漪湖,水波潋滟,一年一度的秋季捕捞期如约而至。这是渔民们最忙碌、也是最喜悦的收获季节。郎溪县新发镇东夏避风港小渔村一改往日的宁静,湖面上马达轰鸣,一艘艘渔船奔向湖中的指定渔业捕捞水域,开始捕捞作业。随着网笼起水,一尾尾鲜活肥硕的花鲢、白鲢、青鱼、草鱼跃出水面。
渔船满仓后,渔民们满载而归。开捕第一天,每艘渔船都收获满满。渔船刚回港,活水运鱼车已经等候在岸边,准备第一时间将鲜鱼送往市场。
南漪湖水域面积32万亩,盛产淡水鱼类,十多年来,南漪湖实施封湖禁渔、人工增殖放流,有效培育养护了渔业生态资源,为促进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创造了条件。
内蒙古:1.6万亩荞麦花绽放 梯田美景伴农增收
眼下,内蒙古鄂尔多斯准格尔旗1.6万亩荞麦花进入盛花期。据了解,准格尔旗以丘陵沟壑地貌为主,虽适合小杂粮种植,但曾受坡地耕作制约。近年来,当地将坡耕地改成梯田,推广抗旱品种及“滴灌+覆膜”技术;并通过合作社联动企业,带动10个村社规模化种植。如今,荞麦亩均产量从190斤提至260斤,还建成“生产加工品牌营销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农户亩均增收3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