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国以盛大的阅兵仪式等活动与世界人民共同铭记这一伟大时刻。国际舆论对此高度关注,“九三阅兵”相关话题引发广泛热议。
在德国左翼政党“莎拉·瓦根克内希特联盟”外交政策发言人、德国联邦议员塞维姆·达格德伦看来,从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到九三阅兵,中国通过连续两场盛事充分展现了国家实力。“上合组织天津峰会非常成功。众多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齐聚一堂,畅所欲言、深入交流,凝聚了全球南方的广泛共识,达成多项政治、战略、安全与经济协议,彰显了上合组织的团结与和谐氛围。9月3日的阅兵气势恢宏,精彩非凡,令人振奋。”达格德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欧美主要国家缺席此次纪念二战胜利的历史性活动,反映出北约和欧盟对中国崛起的忌惮。她强调,美国应放下“遏华”执念,而欧洲若盲目追随美国的对华遏制路线,将是极其愚蠢的做法。
今年8月,新上任的德国外长瓦德富尔访日,与日本外相岩屋毅举行战略对话。
近年来,日德军事合作呈现加强趋势。值得注意的是,瓦德富尔在访日期间接连发表涉华负面言论,引发外界关注。例如,他声称德国将与日本共同应对所谓“中俄威胁”。
对此,达格德伦表示,在二战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背景下,瓦德富尔的亚洲之行令人忧虑。“在德国,很少有人了解二战亚洲战场的惨烈。除了苏联,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一样承受了如此深重的苦难。日本帝国发动了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企图殖民中国大片领土。在此过程中,日本军国主义领导层对中国平民犯下了最严重的战争罪行。时至今日,日本仍未真正直面这些历史罪责。”她批评道:“瓦德富尔在日本达成了紧密的军事合作协议,目标明确指向中国。他的言论正在损害我们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而中国是我们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这绝非符合德国利益的外交政策,而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达格德伦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德国必须与中国保持良好关系;若选择协助日本、在亚洲卷入代理人冲突,德国无论在经济还是政治层面都难以承受其后果。
今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在讲话中仅表示“必须把那场战争的悔恨和教训深深地铭记在心”,却未提及日本加害亚洲各国的侵略战争责任。日本媒体对二战的报道也多聚焦于“毒气原料给日本普通家庭带来悲剧”“年轻士兵奔赴战场前,将食品配给票送给素昧平生的儿童”等“受害者叙事”,渲染“未曾经历战争的一代日本人仍在承受战争伤痛”。而遭原子弹轰炸这一“残酷结局”,更使日本社会倾向于淡化自身作为加害者的角色。
如今,日本的二战记忆文化常被概括为“遗忘与原谅”:遗忘自身的战争罪行,原谅美国带来的破坏。二战逐渐沦为边缘话题,政治精英对侵略历史、战争罪行保持沉默。
一些德国媒体以“德国镜子”对照日本对待战争罪责的态度,指出德国历任领导人不分党派,均明确承认纳粹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事实,公开向受侵略国人民道歉、谢罪、请求宽恕;而日本随着经济崛起,民族自豪感回升,民族主义抬头,常将战争失败归咎于“技术落后于美国”,回避根本性的历史反思。
德国《青年世界报》指出,许多权威历史学家已用确凿证据揭示了日本在亚洲战场犯下的暴行,如南京大屠杀。然而,日本右翼与保守势力却歪曲历史,狭隘且一厢情愿地执着于站不住脚的部分数字和片面观点,持续否认历史事实,甚至缅怀“日本阵亡者”,鼓吹“生者有感恩之责”。这种做法引发广泛不满,令人感觉“日本缺乏真正的悔意”。《青年世界报》称,“一些日本和平运动人士也认为,日本应学习德国的自我反省方式。”
达格德伦表示,德国的立场应是“支持日本承认战争罪责”,而非与日本缔结新的“德日军事条约”来对抗中国,否则只会使德国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日本的战争罪行必须得到正视和妥善处理。”她对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强调,“今天我们所需要的,是外交而非军备;是匡正历史,而非激化矛盾;是服务于人民利益的和平政策,而不是迎合军工集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梓 赵婷婷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5年09月10日 04版